军源基金受邀参加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公益金融与影响力投资)培训
2019年10月19日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马蔚华主席就“公益金融与影响力投资”为主题对来自全国各地从事公益金融与影响力投资领域内的40多位企业家代表与公益行业的高级专业人才,首次进行了小班培训,军源基金投资总监袁冬红受邀参与了本次培训活动。
当今时代,科技创新层出不穷,颠覆传统思维,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聚焦社会服务、医疗健康、教育就业、生态环保等社会重点关注领域,技术变革正催生出一批引领向善潮流的商业企业,马蔚华主席极力倡导广大企业家与专业人才共同参与到公益金融与影响力投资这一新兴的可持续发展领域,展示了医疗、教育、环保等社会问题的行业优秀案例,并以此为契机,以科技赋能引导企业向善,激发更多领先科技聚焦社会重点关注领域,助推社会和企业共同发展。
“公益金融的核心是用商业的手段去解决社会问题,用市场的方式配置公益资源,”马蔚华倡导,社会企业通过商业运作来解决问题,通过商业模式来积聚资源,具有很强的造血功能,这种非盈利手段的创新模式,在中国已初见端倪,并且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马蔚华强调:影响力投资概念的核心为投资意图,即用资本产生积极正面的社会环境影响,同时产生财务回报。财务回报的水平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参考市场回报率来决定。在影响力投资过程之中,可以运用包括固定收益证券,股权等工具。影响力投资最重要的内涵是如何衡量影响力,相比于环境影响,社会影响更难衡量。 影响力投资作为术语产生,是在2008年。当时由洛克菲勒基金会发起,认为应发动高净值人群和慈善机构的资源产生正面影响,同时关注资本运营和财务回报,影响力投资或者是社会效应投资的概念便产生了。
中国其实是影响力投资的领头羊,在可持续发展为时代主题后,大量社会资本争相进入清洁能源等领域,促进创新产生。中国在这方面是领头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中国发行的绿色债券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
影响力投资不单纯是慈善组织的事,目前,仅全球影响力投资网络的会员共有资金量便达到90亿美元,这是微不足道的,影响力投资市场动能巨大。很多国际投资银行也在深度参与该领域。例如巴克莱银行开发了指数投资产品跟踪关注残疾人就业,让我们看到企业是如何与残疾人群体接触的。摩根斯坦利关注高净值人群和PPP,同时私募股权基金推出20亿用于影响力投资,意味着传统私募基金转向社会。
市场风头虽盛,仍任重而道远,根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报告,距离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我们仍存在3万亿资金缺口。政府提供资金的力量很弱,私人资本是更好的方案。高净值人群,金融资本都可以用来弥合影响力投资项目的缺口,有机会产生很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是中国首家国际公益学院,2015年11月12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正式成立。
学院由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美国桥水公司联席首席投资官、北京达理公益基金会理事瑞·达理欧,老牛基金会创始人、荣誉会长牛根生,北京巧女公益基金会会长何巧女,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叶庆均等五位中美慈善家联合倡议成立。
学院旨在建设培养榜样型慈善家和高级公益慈善管理人才的教育系统,构建支持中国与世界公益慈善领域高度发展的知识体系;打造引领全球慈善发展和推动形成新型慈善知识体系的专业智库;通过提升公益慈善事业的创新性、专业化和公众参与,为推进中国和世界慈善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为学院董事会主席(兼任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名誉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振耀为学院院长。
深圳市前海军源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在生态环保领域内率先进行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与社会影响力投资进行融合,目前已成功投资多个农业与生态环保项目,如:自2017年起为湖北梁子岛及周边100平方公里全域生态湿地保护性治理,武昌鱼保护性繁殖的综合性文旅产业,发起并管理30亿的生态环保产业基金。